2022-03-01
Share Webpage

青蔥一定得下重藥? 農委會頒永續善農獎 進一步推農藥分級風險指標

甜蜜的芒果、草莓,令人垂涎,卻也怕將殘留的農藥吃進肚子裡,或擔心生產過程破壞環境而遲疑。台灣農業用藥量高居全球前幾名,2017年農委會宣示十年農藥減半,同時推動「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」作為配套措施,鼓勵發展相關技術協助農民減藥生產不影響產量,並設置「永續善農獎」。
 

防治與減藥並進 5年來劇毒成分用量顯著下降

善農獎每年舉辦一次甄選。防檢局長杜文珍指出,「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」以預防、監測、干預等核心概念為基礎,基本原則是將害物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之下,而非徹底滅除;其次,降低害物族群時,盡量採用預防性手段;當必須使用藥劑時,宜選擇對生物、人類及環境影響最低的藥劑。
 
農委會已於2017年宣示農藥減半政策,並預計在2027年達成全國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的十年目標,IPM則為維持農業經營與環境永續平衡的方法之一。只是,使用IPM的農民增加多少?防檢局植物防疫組長陳子偉表示,防檢局無法推算使用IPM農民占比,因為每位農民實踐的程度不同。
 
十年農藥減半至今屆滿五年,成效如何?陳子偉依據數據說明,2020年以農藥有效成分計算,是9848公噸,2017年最高峰時是1萬549公噸。從這數量看來,總量沒有明顯變化,主要與氣候變遷以及有害昆蟲,如秋行軍蟲入侵,有防治需求有關;但在劇毒農藥成份上,從2017年1414公噸,到2020年的353公噸,顯著下降。
 
IPM操作的農民,不但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廣大社會負責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致詞時,對願意以減藥生產的農民表達敬意。他指出,產銷履歷田區從3、4年前的1萬多公頃,至今將近7萬公頃。

(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;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)

點選連結至環資中心閱讀更多資訊